2014-01-01 〔自由時報記者劉婉君/南化報導〕目前拍攝器材易取得、網路普及,人人都可以拍微電影,專家則建議,素人拍攝可從生活中取材,並注意著作權。 崑山科大媒體藝術研究所副教授劉現成說,微電影是用鏡頭說故事,一段三至十分鐘的故事,已故的「廣告教父」孫大偉曾說:「創意來自生活。」導演侯孝賢也曾說:「影像來自生活。」素人可以從生活中構思,想太多反而綁手綁腳。 他建議,如果作品要參賽,會開放大眾觀賞、瀏覽,圖、音要取得相關授權,建議可上公開授權或開放版權的網頁下載。 翁瑞鴻表示,現代相機、手機功能都很好,不只可以拍攝、也能剪接,部分手機的畫素甚至已超越他學生時代的專業機器,但要記得拍照時儘量避免晃動,或不要用Zoom in功能拍攝,因為鏡頭拉愈近愈易晃動,晃動會令看的人不舒服。 取材方面,他以今年參加南市推動母語生活化微電影競賽第一名的作品為例,就是改編自他到高雄阿蓮學習戲偶的過程,只要多練習,在拍攝前先以漫畫方式,把要講的故事畫出分鏡表,標出相關位置,才能節省拍攝時間。配樂也應取得授權,才能讓作品更圓滿,作品以鳳飛飛的歌為配樂,即是在不以營利為目的原則下,獲唱片公司同意授權。 資料來源:YAHOO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