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權新聞‎ > ‎專利權時事‎ > ‎

文創產業智財權保護及加值應用工作營-成果報導

  文創產業特色,在於業者憑藉自身創意,透過多樣化的產品型態呈現,產生經濟效益。但在資訊快速傳播流通的今日,如何保護創意不被侵害,不讓產品任意被複製、使用,成為文創業者能否持續獲利與成長的關鍵。為了幫助台灣文創業者運用智慧財產權保護自身無形資產,文化部於103年委由全國商業總會辦理「文創產業智財權保護及加值應用工作營」,於全省辦理10梯次免費培訓課程,協助更多業者加強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度,並從品牌經營著手,聚焦利基市場。

  首發場課程已於8月2、3日及8月9、10日在台北登場,邀請到故宮博物院徐孝德處長、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邱正生副理事長、創意連結有限公司陳虹年總經理、碁石國際智權陳英傑執行長、文韜律師事務所黃昭仁律師、真亮律師事務所林亮宇律師、台灣創用CC計畫周文茵專案經理、櫃買中心曹國榮副理等法律專家、文創先進授課分享。

  每一梯次工作營課程共28小時,內容包括智財權相關的專利、商標、著作權、營業秘密等法規講授,實際從事授權及衍生商品開發的文創業者經驗分享,以及博物館、數位典藏機構的公有文創加值應用實務,希望透過案例講授與實務操作經驗傳承,幫助更多業者建立智財權保護及應用加值的觀念。

  講師群之一的陳英傑執行長不斷在課程中向業者強調:「文創產業能夠運用的智財保護措施相當多元,創作者可用著作權保護、品牌LOGO能夠申請商標、產品本身也能透過設計專利、甚至新型專利加以維護。」

  受訓學員蔡小姐分享:「兩天的課程大幅扭轉原本的觀念,對文創業者而言,智財權保護並不是碰到侵權問題後才需要,而是經營初期就該具備的能力。」學員顏先生也對講師的專業豎起大拇指:「很多法律相關的課程相當艱澀,但老師很樂於解答我們的問題,透過實務案例讓人一聽就懂,對業者幫助真的很大。」

資料來源:文創產業智財權保護及加值應用工作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