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知識‎ > ‎專利‎ > ‎

1. TRIPs第27條(可予專利之標的Patentable Subject Matter)
        第一項:在符合本條第二項及第三項規定之前提下,所有技術領域之發明應可取得專利,無論為物品或方法,惟需具備新                      穎性、進步性(亦稱「非顯而易知性」)及可為產業上利用(亦稱「實用性」)。在符合第六十五條第四項、第                      七十條第八項,及本條第三項規定之前提下,專利之取得及專利權之享有,不得因發明地、技術領域、或產品是                      否為進口或在本地製造,而有歧視。
        第二項:會員基於保護公共秩序或道德之必要,包括保護人類、動物、植物生命或健康或避免對環境的嚴重破壞,為禁止                      某些發明於其境內商業利用,得不給予專利。但僅因該發明之使用為境內法所禁止者,不適用之。
        第三項:會員亦得不予專利者:(a) 對人類或動物疾病之診斷、治療及手術方法;(b) 除微生物以外之植物與動物,及除                         「非生物」及微生物學方法以外之動物、植物的主要生物學育成方法。會員應以專利法、或有效之單獨立法或前                       二者組合之方式給予植物品種保護。本款於世界貿易組織協定生效四年後予以檢討。

        TRIPS協定第27條第三項b款規定,會員對動植物及生產動植物的生物程序得不給予專利保護,但微生物及生產動植物的微生物或非生物程序則必須給予專利保護,另外植物新品種可以專利或其他特別制度加以保護。換言之,除了傳統的動、植物及其自然的育成方法得不予專利保護外,WTO會員對於微生物本身、微生物學方法、利用微生物所得產品以及植物新品種,都有給予專利保護的義務,尤其對於利用所謂非生物程序基因工程改作的動、植物產品,更無拒絕專利保護的理由。而台灣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出版的「WTO協定」中文版將「an effective sui generis system」一語譯為「單獨立法」,著重在實務操作的含意上。

2. TRIPs第28條(所授予之權利Rights Conferred)
        第一項:專利權人享有下列排他專屬權:(a) 物品專利權人得禁止第三人未經其同意而製造、使用、為販賣之要約、販賣                       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其專利物品。(b) 方法專利權人得禁止第三人未經其同意而使用其方法,並得禁止使用、為                       販賣之要約、販賣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其方法直接製成之物品。
        第二項:專利權人有權讓與或以繼承方式移轉其專利權,及訂立授權契約。

3. TRIPs第29條(專利申請人之條件Conditions on Patent Applicants)
        第一項:會員應規定專利申請人須以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據以實施之方式明確且充分的揭露其發明。會員並得要求申請人指出發明人在申請日或主張優先權者在優先權日已知悉實施其發明之最佳方式。
        第二項:會員得要求專利申請人提供就同一發明在外國提出申請及獲得專利之資料。

4. TRIPs第30條(授予權利之例外Exceptions to Rights Conferred)
        會員於考量第三人合法利益下,得對所授予專利權為例外規定,但該例外規定並未不合理抵觸專利權之正常使用,且未不         合理損害專利所有權人之合法權益。

5. TRIPs第31條(未經權利持有人授權之其他使用Other Use Without Authorization of the Right Holder)
        會員之法律允許不經專利權人之授權而為其他使用(指其他非第30條所允許之使用)時,包括政府使用或政府授權第三人         實施,應遵守下列規定:
        (a) 此類使用必須基於個案考量;
        (b) 此類使用僅在使用前,意圖使用之人已經努力向權利持有人要求依合理之商業條款及條件獲得許可,但在合理期限
             內未獲成功,方可允許。如會員處於國家緊急情況或其他極為緊急情況,或基於非營利之公共使用,則可捨棄前述
             之要件。但在國家緊急情況或其他極為緊急情況下,應合理可行地儘快通知權利持有人,對基於非營利之公共使用,
             如政府或政府授權之合約人,未經專利檢索而知或有明顯理由應知政府將使用或將為政府而使用某有效專利,則應
             立即通知權利持有人。
        (c) 此類使用之範圍及期間應限於所許可之目的;如為半導體技術應僅以非營利之公共使用,或作為經司法或行政程序
             認定為反競爭行為之救濟為限;
        (d) 此類使用無專屬性;
        (e) 此類使用不得讓與。但與此類使用有關之企業或商譽一併移轉者,不在此限。
        (f)  此類使用應主要為供應該授權會員國內市場之需要;
        (g) 在適當保護被授權使用人之合法利益前提下,一旦導致授權的情況不復存在,且很難再發生,則有義務予以終止
             授權。主管機關應有權主動要求審查該情況是否繼續存在。
        (h) 在考慮有關授權之經濟價值下,應針對個別情況給付相當補償金予權利持有人。
        (i)  此類使用處分之法律有效性,應由會員之司法機關審查,或由一個不同且屬上級之機關為獨立之審查。
        (j)  任何與補償金相關之處分,均應由會員之司法機關審查,或由一個不同且屬上級之機關為獨立之審查。
        (k) 會員依據司法或行政程序認定行為具有反競爭性,而以此類使用作為救濟時,得不受(b)項與(f)項之拘束。此種案件,
             在決定補償金額度時得考量改正反競爭行為之需要。如導致此類授權的情況可能再發生,主管機關應有權拒絕終止
             該授權。
        (l) 某一專利(第二專利)必須侵害另一專利(第一專利),始得實施時,得允許此類使用。但必須符合下列要件:
            (i)第二專利之發明,相對於第一專利權申請專利範圍,應具相當的經濟上意義之重要技術改良;
            (ii)第一專利所有權人應有權在合理條件下以交互授權之方式,使用第二專利權。
            (iii)就第一專利權之使用授權,除與第二專利權一併移轉外,不得移轉。

        TRIPS協定第31條中對強制許可(compulsorylicensing)之適用設置了相當嚴格的12個限制條件,造成發展中國家想應用強制許可的制度來解決公共健康危機的困難。在未經權利持有人許可的其他使用的情形下,規定了授予強制許可的條件:(1)未經權利持有人許可即可對專利的主題作其他使用之前,意圖使用的人曾努力按合理的商業條款和條件請求權利持有人給予許可,但在合理期間內這種努力沒有成功,即權利持有人拒絕許可。這在自由市場很常見,是專利權人濫用壟斷權的表現;(2)在國家處於緊急狀態或有其他極端緊急的情形下,成員可直接授予強制許可;(3)為糾正經過司法或行政程式確定的反競爭行為,可以授予強制許可;(4)公共利益。TRIPS協定裡雖然沒有出現「為公共利益授予強制許可」的字眼,但是如果參考並結合TRIPS協定第8條的內容「會員於訂定或修改其國內法律及規則時,為保護公共健康及營養,並促進對社會經濟及技術發展特別重要產業之公共利益,得採行符合本協定規定之必要措施。在符合本協定規定下,可採取適當措施,以防止智慧財產權持有人濫用其權利;或在實務上不合理限制交易,或對技術之國際移轉有不利之影響。」,應可推論「公共利益」是授予強制許可的條件之一。

6. TRIPs第32條(撤銷或失權Revocation / Forfeiture)
        對專利撤銷或失權之任何決定,應給予司法審查之機會。

7. TRIPs第33條(保護期間Term of Protection)
        可享有之保護期間應自提交申請日起,至少二十年。

8. TRIPs第34條(方法專利:舉證責任Process Patents: Burden of Proof)
        第一項:在系爭標的為第二十八條第一項(b)款專利權之民事侵權訴訟中,若該專利為方法專利時,司法機關應有權要求被                      告舉證其係以不同製法取得與系爭方法專利所製相同之物品。會員應規定,在有下列情事之一時,其未獲專利人                      同意所製造之物 品,在無反證時,視為係以該方法專利製造:(a) 如以該方法專利所製成的產品為新的,(b) 如被                      告物品有相當的可能係以該方法專利製成,且原告已盡合理努力而仍無法證明被告確實使用之方法。
        第二項:會員得規定,僅在符合(a)款條件或僅在符合(b)款條件下,被指為侵權人之一方,始應負擔第一項所示之舉證責                        任。
        第三項:在提出反證之過程,有關被告之製造及營業秘密之合法權益應列入考量。